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DNS就像是一本巨大的电话簿,将我们日常输入的方便记忆的域名,如www.guokeyu.com,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IP地址,从而实现网络通信。然而,这个电话簿也可能被篡改,从而让用户访问到错误的网站,这就是DNS劫持。
什么是DNS劫持?
DNS劫持,简单来说,就是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篡改了正常的DNS解析过程,使原本应该指向正确服务器的域名被解析到了恶意服务器上。
在DNS解析过程中,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,计算机首先会查询本地的DNS缓存,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记录,就会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。本地DNS服务器如果也没有缓存,就会向根域名服务器、顶级域名服务器等逐级查询,最终获取到正确的IP地址并返回给用户。
DNS解析过程复杂,涉及多个环节,所以就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。攻击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下手,比如入侵本地DNS服务器,修改其解析记录;或者通过ARP欺骗等手段,在局域网内拦截用户的DNS查询请求,返回虚假的IP地址。
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,DNS劫持的种类也日益复杂多样化,包括本地DNS劫持、DNS解析路径劫持、DNS缓存感染以及篡改DNS权威记录等。这些攻击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,但最终实现效果都是修改正常的DNS解析记录,将用户的访问重定向到恶意网站上。
DNS劫持有哪些危害?
从用户层面看,DNS劫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正常访问目标网站,或者被导向到恶意网站。例如,用户原本想访问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操作,却因为DNS劫持被导向到一个仿冒的钓鱼网站,输入的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就会被攻击者窃取,导致财产损失。
从企业角度看,DNS劫持会导致网站无法访问,造成用户的流失,影响企业的业务开展和声誉。例如,在2009年巴西最大银行Bandesco巴西银行遭遇DNS劫持的事件中,受影响的用户被重定向到另一个虚假银行网站,该网站试图窃取用户密码并安装恶意软件,对银行的业务运行和安全形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。
对于整个互联网生态来说,DNS劫持破坏了网络的正常秩序,降低了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度。
如何应对DNS劫持?
企业端
部署高级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:企业应在网络边界部署高级防火墙,以过滤和阻止恶意流量。同时,启用入侵检测系统(IDS)或入侵防御系统(IPS),实时监测和响应网络中的异常行为,包括DNS劫持攻击。
采用DNS安全解决方案:企业应选择可靠的DNS安全解决方案,如DNSSEC(域名系统安全扩展),以确保DNS查询和响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此外,还可以考虑使用DNS over HTTPS(DoH)或DNS over TLS(DoT)等加密技术,保护DNS查询不被篡改。
定期审计与监控DNS设置:企业应定期对DNS设置进行审计,确保域名解析路径的正确性。同时,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控DNS流量,及时发现并响应潜在的DNS劫持攻击。
建立应急响应机制: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,包括制定DNS劫持事件的处理流程、明确责任分工、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等。一旦发生DNS劫持事件,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减少损失。
用户端
提高网络安全意识:用户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,学会识别并避免点击来自不可信来源的链接。同时,定期更新操作系统、浏览器和杀毒软件,以防范恶意软件的入侵。
使用公共DNS服务:用户可以选择使用知名的公共DNS服务,如Google DNS、Cloudflare DNS等。这些服务通常提供更快的解析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,有助于降低DNS劫持的风险。
启用HTTPS连接:用户在访问网站时,应尽量使用HTTPS连接。HTTPS协议通过加密传输数据,可以保护用户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,从而降低DNS劫持带来的风险。
安装安全软件:用户应在设备上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,如杀毒软件、防火墙等。这些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和防御恶意软件的入侵,包括DNS劫持攻击。
相关推荐: